发布日期:2025-04-16 08:41 点击次数:101
忽必烈曾经两次发动对日本的远征。分别是1274年和1281年。对于忽必烈为什么发动对日本的征伐,更是众说纷纭。表现看,是因为日本对于忽必烈给的国书不理不睬,作为天朝的忽必烈表示愤怒。而实际上真的如此吗?忽必烈作为一个深谋远虑之人,怎会因一次愤怒就发动战争?
忽必烈不是地理学家,他对日本的认识是从一个叫赵彝的高丽人那里得知。赵彝这个人可是实打实的“高奸”。他对忽必烈建议道,让日本来臣服,可以远播威名。《元史》记载:“以高丽人赵彝等言日本国可通,择可奉使者。”
但是很不巧的是,忽必烈派出的使节不是被高丽给骗就是见不到日本幕府将军。最后,好不容易把国书给递了过去,还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为了进一步了解日本,也为占领这一全新区域做考察,忽必烈派出了自己的得力大臣赵良弼到日本考察。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臣居日本岁余,睹其民俗,狠勇嗜杀,不知有父子之亲,上下之礼。其地多山水,无耕桑之利,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加富。”
展开剩余78%也就是说,在赵良弼看来日本没有什么油水,而且不知礼节不好教化。虽然如此,忽必烈还是发动了对日本的战争,而且一打就是两次。我们来简单说说这两次战斗的经过。
1274年,第一次对日本的征讨打响了。蒙古人忻都为主帅,投降蒙古的高丽人洪茶丘作为副帅进攻日本。此战出动了高丽打造的战船九百艘,高丽以及女真联军一万五千人进攻日本。这支部队战斗力相当软弱,女真军是金国降兵,而高丽军那就更不用说了。高丽长期受倭寇侵扰,从南宋时期就已经开始。如果高丽军队行,就不会怕日本了。
果然,这支部队无功而返。十月份联军经过对马岛到达日本。此时日本还没有派出自己的主力,只是九州岛部队就已经将这支部队抵挡住。后来一阵台风后,损失了一万三千人的联军就灰头土脸地返回了高丽。由于台风相助,这个神风就让日本人吹嘘了起来。
如果说第一次作战是由于蒙古主力还在跟南宋死磕,为了面子不得已派高丽和女真联军出战说得过去。那么第二次对日本作战那就相当不可思议了。
1281年忽必烈发动了第二次对日作战。这一次忽必烈可以说是准备充分。不仅设立了征日本行省,还专门调集了善于水战的高丽和南宋水军。仍然以忻都、洪茶丘为主帅,南宋水军将领范文虎统领江南水军。这支部队在六月开始发动进攻。
此战,元军分兵两路,北路仍然是忻都、洪茶丘。南路是范文虎。此战,北路军四万,南路军十万。北路军依然从高丽出发,南路大军从舟山群岛出发。最后晃荡了一个月,两路大军登陆作战。按理说这么庞大的兵力,打下日本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依然是台风大作,最后日本奇迹般获得胜利。在岛上的元军不是被杀死就是成为了奴隶。
难道元军真就这么不堪一击?当然不得能,这里有很大的疑点。
第一次作战经历了台风,作为水军统领的洪茶丘和范文虎非常清楚台风在夏天易发。然而,忽必烈发动第二次攻打日本之战时,这两个人没有一个提出反对。
再有,两路大军到达日本海面后,并没有发动进攻而是在海岸上晃悠。最后,好不容易跟日军作战了,没有登陆而是继续呆在船上好像是等些什么。他们到底是等什么呢?就是在等台风。最后,台风大作把这支军队送入海里。
而且范文虎作为一个汉人,能统领元朝大军,这本就不现实。范文虎虽然是水军统领,但是按照元朝的逻辑,一般都会有一个蒙古人做正统帅。比如北路的忻都和洪茶丘。当然,范文虎是有上司的,那就是还没有到任的阿塔海。作为一个汉人能够独自带队出征还是十万人,这得是多大的信任。
在攻打日本失败后,范文虎并没有被马上撤职而是继续当他的光杆司令。直到一年后才以“丧师无功”作为处罚。处罚后,范文虎在第二年有再次返回了政坛。这一次,官职比上一次还高,是忽必烈特地设的一个“商量枢密院事”。整个元朝,当上这个官职的也就三人。
作为一个降将,又败掉了十万大军,为啥范文虎能得到忽必烈如此信任?《高丽史》中的一段记载说明了问题:“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势也,请令高丽与蛮子征日本,勿遣蒙古军。”想要消化掉张世杰旧部以及大量海盗最好的办法就是派他们去攻打日本。作为双重保险,给这些江南兵还配发的农具,也就是说侥幸获胜了,他们也会被放到日本种地。攻打日本没有好处还要打的原因就是这里,范文虎很好地领会了忽必烈的意思。
发布于:天津市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